「回眸“十三五”」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眸“十三五”,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改善民生的新抓手、信息传播的新渠道、民众生活的新方式、观察时代的新窗口,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变数和机遇。
整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支撑、创新驱动、融合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产业加快升级,实力大幅增长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截至2020年三季度,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达181家,是2015年的1.5倍,总市值达16万亿元,是2015年的3倍,共有10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三十强。独角兽企业数量达218家,全球占比超四成,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共7家。今年上半年,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营收规模合计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电商、游戏、在线教育等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企业综合实力、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互联网产业升级加快,涌现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福布斯》发布的2019全球数字经济百强企业榜单中,我国有14家企业上榜,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跻身前十。一些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中国应该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多独角兽企业的国家。在中国经济增长放慢速度的大环境中,这些以新经济为特征的独角兽企业代表的是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潜力做到上规模的企业。”
创新能力突出,驱动生产生活
“十三五”期间,站在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双风口下,互联网扛起了过去五年发展的创新大旗。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以来,互联网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各部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并催生出一个个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表示,互联网作为数字化浪潮的重要驱动力,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拓展,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模式、新空间。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举措,为加快推动5G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5G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开启了从消费侧向生产侧全面渗透的进程。5G有望成为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数字社会建设的新基石,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信息通信行业范畴。
消费互联网应用全面移动化。截至2020年8月底,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App数量为351万款,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分发总量累计达到14243亿次,实现衣食住行娱全场景覆盖。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业务发展引领全球,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0.6万亿,是2015年的近3倍,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47万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共享单车、社交电商、反向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就成功上市,目前已成为全国头部电商平台,市值超900亿美元。
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工业互联网在重点领域应用取得显著进展。截至今年6月底,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1%和71.5%。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左右,加快形成新动能、新增长点。正泰新能源与阿里云ET工业大脑合作的AI质检可实现单、多晶电池片EL缺陷的毫秒级自动判定,识别隐裂、黑斑等20余种瑕疵,相比人工检测速度提升2倍以上。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每台设备、每个环节、每个用户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传送者和消费者,工业互联网就像流动数据的“毛细血管”一样,重新定义港口的形态。
普惠民生效果显著,公共服务加速一体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较2015年增长2.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15年提升16.7个百分点。尤其是农村网民加速普及,规模达2.85亿,占比达30.4%,较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网络覆盖持续扩大,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深入推进,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98%,农村城市基本实现“同网同速”。城乡网民互联网应用不断丰富,在政务、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享受着互联网发展红利。
政务服务方面,数字政府构建稳步推进。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各省(区、市)、国务院各部门均开通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服务事项占比持续提升。互联网+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教育方面,我国已基本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在线教育已成为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有效途径。百度、腾讯、掌门1对1等企业帮助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智慧课堂,利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阻隔,将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传递给偏远地区的学生。
医疗方面,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农村偏远落后地区流动,有效解决偏远贫困地区缺医少药、资源配套不足等问题。甘肃省远程会诊网络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县级医院及80%的乡镇卫生院,网络医院达1495家,会诊量累计达4.6万余例,直接或间接为患者节约费用近5亿元。
文化方面,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13万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5000个博物馆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渠道,更加便捷的走进千家万户。在青海,“数字青海”“公共文旅云平台”等重大信息工程实施建设。依托青海省图书馆、文化馆初步建成公共文化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1个省级中心、43个县级中心、358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4169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
展望“十四五”,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产业应用也将愈发成熟。新一轮互联网浪潮将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群众也必将享受更多互联网发展红利。